【该校名取自《尚书大传·虞夏传》:卿云烂兮,纠缦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自主办学,兴复中华。】
这一天,是九月十四日。
复旦大学,与其说是一所学校,其实就是一个布满青苔,破败不堪的小房间。
连桌椅都没有,只有一小黑板,和一位白发沾满鬓角的慈祥老人。
这便是复旦大学刚成立的样子。
可是眼前,却站满了学生。
当日退出震旦大学的一百三十余位学生,无一缺席,全部到场,参与开学。
虽然条件艰苦,可于右任、邵力子等这些学生却没有一个抱怨的,一张张稚嫩的脸庞,眼里像是带着光。
“同学们,这就是我们的‘复旦公学’!日月光华,旦复旦兮。大家要好好努力,振兴中华!”
破旧的屋子里,马相伯老泪纵横,慷慨激昂。
因为他清楚,这么多人今天之所以能齐聚于此,只因心中有一个梦想——
这个梦想叫‘中华’!
“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
这一刻,这些学生是带着使命读书。
他们瘦弱的肩膀上,肩负着‘复兴中华’的重任!
……
现在。
各平行时空,南梁朝时期。
梁元帝萧绎静静望着这些挑灯夜战,为国读书的学生,许久,他怅然一笑。
“读书?读书有用?”
“读书如何能治理朝政?如何救国?”
笑声逐渐苍凉,他回头看了一眼身后的大火,那是十四万书籍被焚烧殆毁。
摇摇晃晃,疯疯癫癫的离开。
另一边。
南宋。
抗击金兵进入白热化阶段,狼烟四起,却依旧遮掩不住倒映的天幕画面。
岳飞正带领岳家军正在浴血厮杀,依然守着那已然破碎的大宋山河。
战场上,黄沙莽莽,吹动依然昂然竖起的战旗,他看了一眼如血的残阳,以及早已堆积成山的尸体,眼里升起希望的火光。
“救国信念已经传入这群学生心中,为了新国奋斗,如此甚好。”
接着,他便挥刀大喊。
“杀!!!”
这一年,1905要落幕了。
这是混乱的一年,是反抗的一年。
反抗的号角已经吹起,时代的风,刮得越来越大。
1906年来了。
这一年的冬天,要比往年的要长,已经是二月份了,气温依旧冷如寒冬。
原本腐朽的街道,却比往年要多一些生气,来往的人群,几乎人手一份《革命军》、《猛回头》、《警示钟》这样的革命书籍。
列强依然加大力对清国掌控的力度,朝廷依旧逆来顺受,碌碌无为。
这一年,章炳麟还在监狱里,但是他很快就要出狱了;
周树人还没用一个叫‘鲁迅’的名字做笔名,他奉母之意,回国与一个叫朱安的女子成婚,三天后便返回东瀛,继续求学;
孙先生、黄兴为首的同盟会与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保皇派分歧越来越大;
没有人知道,1906这一年会发生什么。
但寒冬二月里的一声惨叫声,打破了原本的平静。
天空中,文字出现。
【法蓝西传教士王安之包庇手下教众侮杀民女一案,引起众怒,南倡县令江召棠秉公执法,还清白于朗朗乾坤,却遭传教士王安之记恨。】
【王安之要求释放入狱教众,遭拒,一怒之下,王安之持刀刺死江召棠喉咙,一时间南昌大地,群情激奋。】
随着文字落下,震撼画面,也随之出现。
江召棠被传教士刺死的消息很快传开,闹市街头。
几位热血青年召集群众,愤然开口:“江县令是我们的父母官,设身处地为我们的利益着想,要是没有江县令,我们肯定还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但我们的恩人,却被那群洋传教士给迫害了!”
“这里是中华之地,他们,怎么敢的?怎么敢的!!”
愤怒的声音,越来越响,也越来越多。
集市里,越来越多的人怒目圆睁,要为他们惨死的父母官鸣不平。
在经历了去年拒米运动胜利后,反抗的种子已经在这些底层民众心中发芽了。
“聚集起来,讨个说法!”
集市里,有人大声怒喝。
反抗的火,燃烧得熊熊旺盛。
易知社,一群由爱国人士自发组织的诗社。
这一刻,气氛凝重,每个人都神情严肃,眼中像是带着火。
“砰!”
终于,由蔡瑞霆率先起身,愤怒的拍着桌子:“这群洋人打着传教士的名义,在我中华土地上作威作福,现在连人命都闹出来了,如果不团结起来反抗,那中华,还有血性可言吗?”
于是,易知社成员开始奔走。
各朝皇帝看到的,是一位位年轻的身影,冒着烈日、大雨,在大街小巷中争相奔走,印发传单,四处演讲,号召罢工、罢市。
不是革命,却胜似革命。
反抗的火种,已经埋进了每一位南倡民众中。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投推荐票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页加入书签返回书架【该校名取自《尚书大传·虞夏传》:卿云烂兮,纠缦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自主办学,兴复中华。】
这一天,是九月十四日。
复旦大学,与其说是一所学校,其实就是一个布满青苔,破败不堪的小房间。
连桌椅都没有,只有一小黑板,和一位白发沾满鬓角的慈祥老人。
这便是复旦大学刚成立的样子。
可是眼前,却站满了学生。
当日退出震旦大学的一百三十余位学生,无一缺席,全部到场,参与开学。
虽然条件艰苦,可于右任、邵力子等这些学生却没有一个抱怨的,一张张稚嫩的脸庞,眼里像是带着光。
“同学们,这就是我们的‘复旦公学’!日月光华,旦复旦兮。大家要好好努力,振兴中华!”
破旧的屋子里,马相伯老泪纵横,慷慨激昂。
因为他清楚,这么多人今天之所以能齐聚于此,只因心中有一个梦想——
这个梦想叫‘中华’!
“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
这一刻,这些学生是带着使命读书。
他们瘦弱的肩膀上,肩负着‘复兴中华’的重任!
……
现在。
各平行时空,南梁朝时期。
梁元帝萧绎静静望着这些挑灯夜战,为国读书的学生,许久,他怅然一笑。
“读书?读书有用?”
“读书如何能治理朝政?如何救国?”
笑声逐渐苍凉,他回头看了一眼身后的大火,那是十四万书籍被焚烧殆毁。
摇摇晃晃,疯疯癫癫的离开。
另一边。
南宋。
抗击金兵进入白热化阶段,狼烟四起,却依旧遮掩不住倒映的天幕画面。
岳飞正带领岳家军正在浴血厮杀,依然守着那已然破碎的大宋山河。
战场上,黄沙莽莽,吹动依然昂然竖起的战旗,他看了一眼如血的残阳,以及早已堆积成山的尸体,眼里升起希望的火光。
“救国信念已经传入这群学生心中,为了新国奋斗,如此甚好。”
接着,他便挥刀大喊。
“杀!!!”
这一年,1905要落幕了。
这是混乱的一年,是反抗的一年。
精彩还没结束,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