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第六十九章 武库里的宝贝(1/2)

作者/酒酿番茄番茄

大阏氏闻言一笑,老聂紧着翻译,

“大阏氏说了,不能只你们送礼,她也要回些礼的。

她还问,汉朝的大皇后,是个怎样的女子?年纪多少?

样貌长得如何?”

“呃——”

这个问题直接问倒了使者刘敬。

皇后是君主,处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大阏氏所问的这些问题,他平日里是连想都不敢想的。

但显然,草原民族好像没有这么多弯弯绕的规矩礼俗,她既已发问,他只得硬着头皮回答,

“皇后,呃,比皇帝年轻二十载,是皇帝在沛县时的结发之妻,也是太子之母。

相貌嘛,这个,这个,自然是人中龙凤,出类拔萃。”

大阏氏听了老聂的翻译,抬头与侧立身旁的心腹老妪对视了一眼,耳环与眼睛都亮晶晶地闪着光,又笑着说了几句。

老聂听完直乐,对刘敬说,

“大阏氏说,听闻汉朝大皇帝是靠自己打下了中原,做了皇帝,后宫那么多女子,却仍不换老婆,可见大皇后也是个很厉害的人物。

老聂也从旁附和,

“大阏氏你说得对,大皇后和你一样,说出的话,做出的事,比草原上最快的箭还锐利。”

刘敬点头如捣蒜,觉得大阏氏寥寥数语便能分析得头头是道,尽管语言习俗不同,但为人之通透,丝毫不输吕皇后。

他察言观色,紧接着补充道,

“我们大皇后想和大阏氏商量,她跟着大皇帝征战近十年,好不容易打得了天下,现在恰是与民生息的时候,她自己也想好好休息。

说白了,咱们两国寝兵休卒,相互都别折腾了。”

大阏氏闻言,大眼睛凝视着刘敬半晌,才缓缓低声问道,

“只怕大皇后,这些日子想歇也歇不了。

你们大皇帝手下,不是还有好几名很强大的王吗?

难道大皇帝认为,每一个王都对他忠诚吗?”

***

大阏氏口中的厉害人物,此刻在洛阳北宫中,对着二哥吕释之送来的密信,暗暗心喜。

这封密信,是关于他在赵国邯郸城内的新发现。

吕释之除了每日东逛西逛,偶尔会登上邯郸城北的角楼,凭高远眺,看向更远的西北方,只见长天浩荡,山远云淡。

唯有如洗碧空中,时不时盘旋掠过的硕大无朋的草原鹞鹰,似乎在时刻提醒他,这里距离匈奴人的草原,距离下一次战乱,究竟有多么的近。

每到这时,他总念念不忘地想,

“不知刘敬眼下是否已到达匈奴王庭?一路上可曾遇到难处?

......还有钟离眜,不知道身在何处?

希望他已经顺利进入了匈奴境内了吧。”

又一日,吕释之倚坐在赵王宫门口的石阙下,借着宏伟屋檐投下的阴影乘凉,闲闲看校尉领着一队卫士操练。

看了一阵,只听得他们在休息时不住抱怨,这批新造的弓箭不顺手,张弦拉弓都颇为费力,远不如王宫武库中那些旧得快断掉的庚弓好用。

武库,顾名思义,便是存放武器装备和军需物品的仓库。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西汉立国伊始,便规定所有的武器装备都必须由官府制造与保管。

制造兵器的重任,由九卿之一的少府承担,少府又下辖考工令、左弋令和若卢令,分别负责管理官营作坊,以及刀弩弓箭的监制与验收。

而生产出来并验收合格的兵器,将登记后,统一造册入库。

这里的入库,指的便是归入中央或者地方各郡的武库。

自洛阳都城至各边郡、内郡,均设有大小武库,边郡的武库是为了守疆固边、稳定国家,而内郡的武库则方便调兵遣将,以备地方性的民变。

除此之外,各诸侯国内的官制一如中央,具有极大的自主权,因此,这几个异姓王国内,也设有自己的武库。

“我险些大意了,赵国曾推行胡服骑射,一度是战国群雄中的强国,加上长期与胡族相邻。

赵国的武库中,怕不会还藏有什么可以制敌的法宝吧?”

吕释之心下一动,缓步踱得近了些,满脸好奇地伸头去看卫士们手上的弓箭。

***

他在赵地住了不短时日,出来进去,没点架子,早已与大家混熟。

加之羸弱文静,看上去毫无存在感,赵王张敖也对属下吩咐过,对于这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建成侯务必恭敬,只要不是太出格的要求,都尽可以顺着他来。

校尉发自肺腑对这个病恹恹的外戚不设防,甚至还有些没来由的轻视,便随手递给他一把弓。

吕释之自幼跟随兄长吕泽习武,后来进了楚营,被折磨得九死一生,体虚孱弱,但对兵器的优劣差别,还是了然于胸的。

在众人怀疑的目光下,他猛吸一口气,张臂用力一拉,虽没能把弓全部拉满,但心下已给出了初步判断——

此弓的弓臂弹性一般,弓弦也不尽柔韧,称得上是一件合格的兵器,但不算佳品。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投推荐票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页加入书签返回书架大阏氏闻言一笑,老聂紧着翻译,

“大阏氏说了,不能只你们送礼,她也要回些礼的。

她还问,汉朝的大皇后,是个怎样的女子?年纪多少?

样貌长得如何?”

“呃——”

这个问题直接问倒了使者刘敬。

皇后是君主,处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大阏氏所问的这些问题,他平日里是连想都不敢想的。

但显然,草原民族好像没有这么多弯弯绕的规矩礼俗,她既已发问,他只得硬着头皮回答,

“皇后,呃,比皇帝年轻二十载,是皇帝在沛县时的结发之妻,也是太子之母。

相貌嘛,这个,这个,自然是人中龙凤,出类拔萃。”

大阏氏听了老聂的翻译,抬头与侧立身旁的心腹老妪对视了一眼,耳环与眼睛都亮晶晶地闪着光,又笑着说了几句。

老聂听完直乐,对刘敬说,

“大阏氏说,听闻汉朝大皇帝是靠自己打下了中原,做了皇帝,后宫那么多女子,却仍不换老婆,可见大皇后也是个很厉害的人物。

老聂也从旁附和,

“大阏氏你说得对,大皇后和你一样,说出的话,做出的事,比草原上最快的箭还锐利。”

刘敬点头如捣蒜,觉得大阏氏寥寥数语便能分析得头头是道,尽管语言习俗不同,但为人之通透,丝毫不输吕皇后。

他察言观色,紧接着补充道,

“我们大皇后想和大阏氏商量,她跟着大皇帝征战近十年,好不容易打得了天下,现在恰是与民生息的时候,她自己也想好好休息。

说白了,咱们两国寝兵休卒,相互都别折腾了。”

大阏氏闻言,大眼睛凝视着刘敬半晌,才缓缓低声问道,

“只怕大皇后,这些日子想歇也歇不了。

你们大皇帝手下,不是还有好几名很强大的王吗?

难道大皇帝认为,每一个王都对他忠诚吗?”

***

大阏氏口中的厉害人物,此刻在洛阳北宫中,对着二哥吕释之送来的密信,暗暗心喜。

这封密信,是关于他在赵国邯郸城内的新发现。

吕释之除了每日东逛西逛,偶尔会登上邯郸城北的角楼,凭高远眺,看向更远的西北方,只见长天浩荡,山远云淡。

精彩还没结束,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如果离开,不知道看到那个章节?《请点我收藏章节》

  • 背景:                 
  • 字号: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