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第121章 去河边捡石头(2/2)

作者/李想国的小鱼儿

吕风说,“有句诗说,陌上人如玉,公子世无双。”

吴辉说,“有个成语叫玉树临风,面如冠玉是形容给一个美男子的样子。”

杨哥说,“我还听说过一个成语,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刘军说,“我也知道一句,书中自有颜如玉。”

魏新说,“锦衣玉食,琼浆玉液。”

花池又说,“我还知道一句名言,叫夏代有工的玉。”

吕风问,“这是什么意思?”

“就是夏有玉呀!夏朝是中国最古老的朝代,夏朝的玉器当然是最古老,最珍贵的!”

大家都笑了。夏有玉有点羞涩,低头看自己面前的茶碗。

钟导说,“可以啊!你们知道的挺多的。我再问你们,你们听说过什么有关于是的传说故事?”

花池说,“我听说过和氏璧的故事,有个成语叫完璧归赵。”

夏有玉说,“我听说当年乾隆派人从新疆搬运了一块巨大的玉石,花了十年时间雕刻出了巨型玉雕艺术品大禹治水。这块于是又两米多高,将近一米宽,重达斤。”

“夏有玉提到了乾隆,说中国人自古就喜欢收藏玉器,但是全中国最疯狂爱玉的人就是乾隆。”钟导说。

大家吃完了饭,都在静静地听钟导讲乾隆和玉的故事。

钟导说,“乾隆究竟有多爱玉?

乾隆一生写诗余首,超过盛唐时期2000多位诗人的诗作总和,其中包括的700多首咏玉的诗。

乾隆一共有十七个儿子,其中有十六个儿子的名字都十分明确的和玉有关,也就是说,他十六个儿子的名字里都有一个字是玉字旁,和玉有关。

比如皇长子名为永璜,而璜则是古代一种半圆形的玉器;还有继承了他皇位的第十五子永琰,琰字代表着雕饰的美玉的意思。此外,还有永璋、永珹、永琮、永璇、永瑢等等,都和“玉”有关。

花池说,“我还知道《还珠格格》里的五阿哥永琪,琪字就含玉。”

钟导说,“对,没错!现在故宫里珍藏的三万多件玉器,有一半以上都是乾隆留下的。

可以说,是乾隆把和田玉的工艺,提高到了一个巅峰水平。

夏有玉说,“乾隆皇帝简直爱玉如命!他也有权力收藏玉。玉器都很贵,老百姓想收藏也没钱呀!”

“过去的女儿出嫁,妈妈会送给女儿一对玉镯或玉项链做嫁妆,让女儿世代相传。”花池说。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投推荐票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页加入书签返回书架拍完艾德莱斯绸手工艺坊,已经是下午三点。钟导带大家乘车去和田市的一家维吾尔餐馆午餐。

走进餐厅,空调的凉风徐徐吹来,顿觉神清气爽。

这家餐馆的门和几个窗户上半部分都是拱形的,四周有花色图案的墙壁,有一面墙前面有一个木质隔墙,有几个高大的湖蓝色拱形雕花门洞。

隔墙与墙壁之间也有就餐桌椅,有包厢的感觉。

摄制组十个人围坐在一个长方形的长桌周围。

棕色高靠背椅,蓝色桌布。在炎热的夏天,看见蓝色就让人感觉凉爽。

下午餐并不复杂。桌子两边各有一大盘凉菜,里面是凉拌黄瓜丝、青椒丝、胡萝卜丝、粉丝、西红柿和香菜,色彩鲜艳,让人很有食欲。

每人一盘羊肉抓饭,一碗酸奶,五串烤羊肉,一碗大麦茶。

吃饭的时候,花池问坐在对面的钟导,“钟导,我们下午去拍啥?”

钟导说,“我们吃完饭去河边捡石头,大家放松一下。”

“捡石头?为什么要捡石头?去河边散步不就得了?”花池不解。

吕风说,“让你到河里去捡玉石,捡到可以发大财!”

大家都笑了。

夏有玉对花池说,“咱们在和田,和田是闻名世界的玉石之乡。和田玉就是从河里捡到的。”

花池有点高兴,“现在是三伏天,到河里捡石头会很凉快哦!说不定我还可以捡到一块小玉石,岂不美哉?”

吴辉说,“据我所知,现在和田的河里只能捡到普通石头,玉石早被别人捡光了。”

各种菜肴都上桌了,大家开心地吃起来。

钟导说,“我考考大家,你们都见过玉石,无论是书上见到的,还是电视上见到的,你们都见过什么样的玉石艺术品?”

夏有玉说,“玉如意、马王堆出土过金缕玉衣,慈禧太后的玉石白菜。”

吕风说,“我知道玉壶、玉兔、玉牌,还有,玉石手镯。”

花池说,“我见过玉玺,电视上见的,还有玉佩,古偶剧里皇家公子佩戴的。”

吴辉说,“我知道男的要带玉貔貅,”

杨哥说,“我知道玉石平安扣和玉石项链、玉石酒杯和玉碗。”

钟导说,“中国有玉文化的古老传统,曾经以玉石来比喻人,你们知道有什么样的比喻吗?”

花池说,“我知道,因为玉石外表光滑润泽,玲珑剔透,有一种含蓄的美。所以古人说君子以德比玉!美人如玉,如花似玉。”

夏有玉说,“古代形容君子是,谦谦君子,温润如玉。”

吕风说,“有句诗说,陌上人如玉,公子世无双。”

吴辉说,“有个成语叫玉树临风,面如冠玉是形容给一个美男子的样子。”

杨哥说,“我还听说过一个成语,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刘军说,“我也知道一句,书中自有颜如玉。”

魏新说,“锦衣玉食,琼浆玉液。”

花池又说,“我还知道一句名言,叫夏代有工的玉。”

吕风问,“这是什么意思?”

“就是夏有玉呀!夏朝是中国最古老的朝代,夏朝的玉器当然是最古老,最珍贵的!”

大家都笑了。夏有玉有点羞涩,低头看自己面前的茶碗。

钟导说,“可以啊!你们知道的挺多的。我再问你们,你们听说过什么有关于是的传说故事?”

花池说,“我听说过和氏璧的故事,有个成语叫完璧归赵。”

夏有玉说,“我听说当年乾隆派人从新疆搬运了一块巨大的玉石,花了十年时间雕刻出了巨型玉雕艺术品大禹治水。这块于是又两米多高,将近一米宽,重达斤。”

“夏有玉提到了乾隆,说中国人自古就喜欢收藏玉器,但是全中国最疯狂爱玉的人就是乾隆。”钟导说。

大家吃完了饭,都在静静地听钟导讲乾隆和玉的故事。

钟导说,“乾隆究竟有多爱玉?

乾隆一生写诗余首,超过盛唐时期2000多位诗人的诗作总和,其中包括的700多首咏玉的诗。

乾隆一共有十七个儿子,其中有十六个儿子的名字都十分明确的和玉有关,也就是说,他十六个儿子的名字里都有一个字是玉字旁,和玉有关。

比如皇长子名为永璜,而璜则是古代一种半圆形的玉器;还有继承了他皇位的第十五子永琰,琰字代表着雕饰的美玉的意思。此外,还有永璋、永珹、永琮、永璇、永瑢等等,都和“玉”有关。

花池说,“我还知道《还珠格格》里的五阿哥永琪,琪字就含玉。”

钟导说,“对,没错!现在故宫里珍藏的三万多件玉器,有一半以上都是乾隆留下的。

可以说,是乾隆把和田玉的工艺,提高到了一个巅峰水平。

夏有玉说,“乾隆皇帝简直爱玉如命!他也有权力收藏玉。玉器都很贵,老百姓想收藏也没钱呀!”

“过去的女儿出嫁,妈妈会送给女儿一对玉镯或玉项链做嫁妆,让女儿世代相传。”花池说。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投推荐票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页加入书签返回书架

如果离开,不知道看到那个章节?《请点我收藏章节》

  • 背景:                 
  • 字号: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