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第74章 《小说家》(3/3)(2/2)

作者/油炸大金

    “很差劲吗?”

“不是差劲,就是挺平庸的…逻辑上盘不明白!主线故事太简单了,没头没尾的,经不起推敲…”

    郭凡:“不至于吧,我觉得特效部分真的很惊艳!而且老路为了这个电影头发都白了…熬了两年多!”

    沈良摇头:“光有特效有个屁用,现在的观众啥样的电影没看过?剧情不行,再牛逼的特效,观众也不会买账的…陆洋用心,我当然知道他用心,但电影不是你用心就能大卖的…我估计《家》最多也就10亿出头的票房…”

    “那也不错了…”

    “他上一部电影可是《地火》!”

    郭凡沉默了一下,然后问:“你跟他说了吗?”

    “没…不过《家》开拍前我就劝他要么舍弃玄幻部分,要么只拍玄幻部分…他不听!”

    ……

    《刺杀家》真的能代表中国电影工业水平的佳作!

    尤其是跟《封神》比较,感觉都不是一个时代的东西。

    它的影视工业真的是中国特效大片的新高,完全没有什么虚假感和不适感,哪怕放在好莱坞也是中等偏上的水平。

    电影毕竟是视与听的艺术,这部电影算是重工业电影,在视听等特效上面非常的丰富,没有明显的短板。

    问题是剧本太差了!

    陆洋是个很浪漫的人,他觉得烟雨迷蒙的山城得浪漫,所以,就在重庆拍了;

    一笔一世界的构想,他觉得浪漫,以凡人之躯向神而行他觉得浪漫。

    甚至“刺杀家”这个名字就很浪漫。

    所以,他一定要拍!

    所以,《家》不太在乎逻辑动机人设。

作家站上天台时,他的脚下就是整个世界,远方的山就是云中城的模样,城里光怪陆离,人和人在鼓声祭舞中厮杀,红甲武士活了,他对着神举起加特林狂轰时显得荒诞又离奇,他嘶吼着爸爸来救你!

    是,这玩意不符合逻辑,可是这真踏马浪漫。

    这种感觉…很像第一次看今何在的《九州海上牧云记》的时候。

    其实,相比于江南的《九州缥缈录》,《海上牧云记》在剧情和人设上都相当单薄,可是看完的时候,真切地感受到了那个世界——那里和现实截然不同,那里有现实没有的东西。

    某种意义上讲,《家》挺牛逼的,电影是一种体验,一种造梦的艺术,剧情只是影片的一部分。

    电影的优秀不光在于剧情逻辑多么精致,而在于梦本身牛不牛逼。

    但…电影的基调转变太快了,节奏处理的不好。

    一开始的六年苦寻,阿拉丁集团的手眼通天,各种变异人高科技设备会让观众误以为这是一部偏好莱坞式的电影。

    但其实从带着狐狸面具的家出现在直播里,到描写他像是个不务正业的混子,观众才慢慢感觉到主旋律是荒诞和离奇的。

    所以带着看正剧的期待,最后却发现是个笑话,肯定会有落差!

    这也是《家》两极化评价的最主要原因。

    沈良还是蛮喜欢《家》的,否则,他也不会投资700万,占了0%的投资额。

    哦,沈良跟吴景聊起了《西去安西九千九百里》…

    准确的说,是聊了跟成龍合作的事情,还有好莱坞找他拍戏的事。

    本章完

如果离开,不知道看到那个章节?《请点我收藏章节》

  • 背景:                 
  • 字号: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