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第百五十二章 贵客(1/2)

作者/暮色长亭

荀攸与朱建平的对话被打断,齐齐回头,又相互对视一眼。

    以荀攸的地位,什么人称得上是‘贵客’?

    朝廷里的真正大人物,都与荀攸关系匪浅,即便那些不仕的名家大儒,到了吏曹这里,也算不上什么‘贵客’。

    “是谁?”朱建平挺直腰板,皱眉不悦的与那小吏道。

    作为既定的吏曹尚书人选,朱建平不自觉的有了一股威严。

    小吏闻言,犹豫了下,在没有得到允许中迈入了门槛。

    这一幕,令荀攸,朱建平都生起了怒火,双目四眼紧盯着这心腹,好奇到底是什么人,‘贵’在哪里。

    小吏来到近前,压低声音道“是杨公,低调而来,已经偏房在小客厅了。”

    朱建平神情立变,道“杨公?你说的是哪个杨公?”

    大汉朝能被称为‘公’的杨姓还是有那么几个,但朱建平已经下意识想到了是谁,所以心惊。

    荀攸恢复了情绪,淡漠又冷静,道“谁人陪同?”

    小吏立即道“就两个家仆搀扶,并无其他人。”

    荀攸稍一沉默,道“好,我这就去。”

    小吏应着,快速退了出去。

    朱建平却心中不宁,道“荀公,杨公为什么这个时候突然出现在洛阳?”

    陛下不在京,曹操屠城一事甚嚣尘上,杨彪却突然出现在洛阳。

    作为被‘颍川党’赶走的前任丞相,再次回京,是否意味着,一直传言的‘复出’,真的成为现实了?

    荀攸一时半会儿也猜不透,沉吟片刻,道“冲我来的,我去见见就知道了。你不要露面,你现在去见兖州监察御史,他一直躲着我,想必肯定有什么缘故,弄清楚。”

朱建平一怔,道“这件事,不应该问志才吗?”

    戏志才作为御史丞,实际上掌握着御史台的具体事务,如果兖州监察御史查到了什么,那戏志才肯定是第一个知晓的人。

    荀攸双眼怒意不自觉的一闪,道“他应该受到压力了,也躲着我。”

    朱建平立即知道是这个压力是谁给的了,再次忍不住的道“荀攸,丞相那边,厄需缓和。”

    荀攸有些烦躁的起身,道“好了,伱去办吧。对了,廷尉府那边,你走动一下,这个案子,最终还是会落到廷尉府。”

    朱建平跟着起身,疑惑道“不是在陛下吗?”

    荀攸看了他一眼,道“你还不懂,以后慢慢就懂了。”

    朱建平愣了下,有些参不透荀攸话里的意思。

    荀攸没有多解释的意思,出了值房,脚步故意加快的来到了小客厅,见到了预料中的人。

    杨彪,四世三公,当今大汉朝最有威望的人,无可比拟。

    他是当今皇帝陛下‘复古丞相’后的第一任丞相,纵然碌碌无为,可在无数人眼里,他是一个清贫自守,不求富贵,为国为民,鞠躬尽瘁的好丞相。

    在荀攸眼里自然不同,最为不同的,是杨彪比以往更胖了,坐在那里,如同一座小山。

    “见过杨公。”荀攸顿了下,整理着仪容,面带微笑着走进来,抬手见礼道。

    杨彪这几年养尊处优,神态比在洛阳时好了不少,只是头发梢有些许白发,对于荀攸这个晚辈,当今的右仆射、吏曹尚书,‘颍川党’魁首,大汉朝最有权势的人,杨彪也只是微微一笑,并不起身,只是笑呵呵的道“荀公客气,可有叨扰?”

    听到杨彪称呼他为‘荀公’,荀攸眼神微动,有种恍若隔世,沧海桑田之感。

    自当今陛下继位以来,屡经大变,可细算下来,也不过六七年时间,六七年前,荀攸还是大将军何进的门客,被举为黄门侍郎。

    那时候的荀攸,卑微如蝼蚁,杨彪这等人,是天边的人物,高不可攀,可望不可及。

现在,杨彪居然开口,称呼他为‘荀攸’。

    虽然以荀攸现在的官职完全可以‘称公’,但说出口的是杨彪,那是另一回事,完全不同的感觉。

    荀攸恍惚了一下,旋即就颇为恭谨的坐到了杨彪的对面,道“在杨公面前,安敢如此称呼,还请杨彪呼我表字。”

    杨彪见荀攸还有一点谦逊,笑呵呵的道“既然如此,那我便如过去一眼,称呼你公达了。”

    荀攸没有任何不适,伸手给杨彪倒茶,笑着道“这就舒服多了。杨公,前不久我听说杨公身体不适,可有大好?”

    杨彪摸了下肚子,叹气道“什么都好,就是管不住嘴,这几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只顾着吃了,这不,又胖了五十斤。”

    荀攸将茶杯放到杨彪身前,打量着他的大肚子,笑容更多,道“丞相大度。”

    杨彪闻言,胖脸笑呵呵的抖了又抖,道“肚是大了,丞相不是丞相喽。”

    两人笑容满面的打着机锋,相对于从容不迫的杨彪,荀攸则满腹猜疑。

    “杨公请。”荀攸双手端起茶杯,借着这个空隙,心里不断推敲杨彪的话。

    杨彪一只手拿起茶杯,轻轻喝了一口,而后道“公达,你觉得景兴为官如何?”

    景兴,王朗的字。

    “公正严明,天下称颂。”荀攸脱口而出,不假思索。

    谁人不知道,王朗与杨彪算得上是师兄弟。

    王朗是杨家的门生,是杨彪留在朝廷里的唯一‘杨党’高官,继承了杨家的衣钵。

    杨彪微微点头,摸着肚子道“那就好那就好。”

    荀攸猜不透杨彪的用意,也不想猜来猜去来浪费时间,索性直接点题,道“王廷尉……杨公的来意是?”

    杨彪脸上再次如菊花绽开,哦了一声,道“是这样,我听说吏曹尚书空缺,我想为景升谋个前程。在位时,前瞻后顾,左右顾忌,不敢徇私,现在……哈哈,公达,见笑见笑了。”

荀攸心中暗惊,故作的面露惊讶,道“杨公要举荐王廷尉为吏曹尚书?”

    荀攸如何不惊,杨彪这个人虽然不得圣心,于‘颍川党’来说是不世大敌,千方百计打击杨家势力,阻止杨彪复出。可一旦杨彪真的有所动作,比如举荐王朗调任吏曹尚书,权衡考虑,宫里多半会给这个面子!

    杨彪,为什么在这个时候进京?

    为什么来找他,而不是去找荀彧或者钟繇,而是来找他?

    为什么要举荐王朗为吏曹尚书,杨家与袁家不同,向来低调,尤其是杨彪的性格,不管在位丞相之前,还是之后,笃行‘无为’,怎么去位多年后,反而明晃晃的直言要为‘谋私’了?

    荀攸左右猜疑,还是摸不清杨彪的真实用意。

    杨彪将荀攸脸上一闪而逝的惊疑尽收眼底,不动声色的笑呵呵的道“见笑了。以景兴的能力,还是能胜任的。”

    荀攸伸手拿起茶杯,目中沉思不断。

    吏曹是他的大本营,是绝不会让给王朗的。但杨彪亲自来见他,开了尊口,不会没有底气。

    他的底气在哪里?

精彩还没结束,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如果离开,不知道看到那个章节?《请点我收藏章节》

  • 背景:                 
  • 字号: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