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个月后,皇城城门外守门的几个兵卒看到一老一小两个道士在城门外站立许久。
有小兵忍不住好奇,低声询问身旁人:
“那两个牛鼻子是谁呀?”
那小兵身旁有人知道的,紧忙嘘声制止,小声道:“那两位是圣上从龙虎山请来的,来头大着呢!你小心祸从口出!”
以老道士的听力,自然是能听到远处几个小兵的窃窃私语,但他并没放心上。
老道士望着皇城上空,口中低声呢喃着:“乱了,乱了,全乱套了……”
小道士见师父如此神情,小声询问道:“师父,怎么了……”
老道士瞥了一眼小道士,淡淡开口:
“气运乱了!”
小道士也装模作样的望向皇城上空点了点头。
“刚来京城时,为师看过,大周的国运应该越来越昌盛才对,当时看的,大周至少应该还有几百年的国运……但现在乱了,全乱套了!”
“那现在大周国运如何?”小道士好奇问道。
“看不出来,太乱了……”老道士表情愈加凝重。
……………
翌日上朝,一众官员有些惊奇的发现大殿某处还站着一老一小两个道士。
趁着皇上没来,官员们开始窃窃私语,有认识两个道士的,小声告诉其他官员老道士天师的身份。
闫松闫丞相始终静静的站着,没有管百官的窃窃私语,轻咳了几声,有人到其身旁放了一把凳子。
其实百官上朝时都应站立,以表对圣上的尊重,但闫丞相年纪大,有些时候站不了太久,靖元帝江泽渊就特批他能坐着上朝。
差不多半炷香时间,江泽渊拧着眉,走到龙椅前坐下,心中不知在思量着什么事。
景元帝刚刚坐下,便有一个官员从人群中站了出来,手持朝笏,大声奏道:
“圣上,臣觉的众位大人上朝,是来商议国家大事的,某位龙虎山的天师作为方外之人,不应该插手这朝堂之事。”
江泽渊眉头舒展,低头瞥了一眼奏报的大臣,有些不悦的道:“是朕让天师来的……”
“可……可是圣上,这毕竟是朝堂,诸位大人也都是儒圣弟子,心中只求利国利民之大道,您让一个道门弟子站在与我们同样的位置,这……臣觉得不妥。”
这官员不敢直言顶撞江泽渊,只能拿一旁站着的张天师开刀。
“这位大人,难道贫道就不能有利国利民之心吗?莫非贫道就不能为大周百姓着想吗?实在狭隘呀!”老道士回怼道。
“你们道门讲究隐居避世,就连你们尊的那位李圣人,乱世之中也不过隐居避世保全自身罢了,这如何利国利民?”那官员极力辩解道。
李玄清此时有些听不下去了,张口回怼道:
“大人口口声声说利国利民,为百姓着想,可曾为百姓做过一件实事?朝堂之上动动嘴,谁都会!”
李玄清刚说完,就被老道士佯装怒意训斥道:“不得无礼!”
“你……你……”那官员怒指着李玄清和老道士,许久没说出一句完整的话。
“好了,给朕一个面子,都静一静!”江泽渊这时终于发话了,给双方一个台阶下。
之前那位官员依旧有些不服气的冷哼一声,退了几步回到了百官行列里。
整个朝堂陷入安静,只有偶尔有官员窃窃私语的声音。
就在此时,忽然又有一个官员站了出来,打破了朝堂的安静氛围。
那官员大声道:
“禀皇上,永州府有两三个县已经几月未降甘霖,虽说算不得严重,但再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
见有同僚率先站出来禀报实情,有些官员也不再思虑什么。其中一个官员大胆站了出来,向江泽渊禀报道:
“禀圣上,沿海的几个县近几月来时常有匪寇出没,现如今这海上的匪寇越闹越凶,渔民们不敢出海,百姓们也怨声载道,有骂官府不作为的,还有……还有骂朝廷的。”
说到此,顿了顿,诉苦般的继续说:“臣也苦呀,一边要安抚百姓,一边还要尽全力治理匪寇………”
江泽渊一只手揉着太阳穴,十分无奈的听着朝堂上大臣们的禀报,近几月来不知为何,麻烦事越来越多,好几个州县旱涝不止,沿海还有几个县匪寇猖獗。
江泽渊虽高坐龙椅,但也为这么多麻烦事而发愁。一旦百姓对朝廷失去了信任和依赖,那后果将不堪设想。
“唉!”江泽渊长叹一声,看向一直默默不语的老道士,问道:“天师对此有何看法?”
老道士捋了捋胡子,思索片刻,又沉默了许久,最终说道:
“贫道能想到的只有找些同道去那些灾害县做法除灾……”
“那沿海的匪寇呢?”有官员附和着问道。
“那是朝廷该管的事,贫道就不便插手了。”老道士语气有些沉重。
江泽渊皱着的眉头缓缓舒展开了,点了点头:
“能清除旱涝灾害,倒也是不错的办法。”顿了顿,又问道:“天师这次有几成把握?”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投推荐票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页加入书签返回书架数个月后,皇城城门外守门的几个兵卒看到一老一小两个道士在城门外站立许久。
有小兵忍不住好奇,低声询问身旁人:
“那两个牛鼻子是谁呀?”
那小兵身旁有人知道的,紧忙嘘声制止,小声道:“那两位是圣上从龙虎山请来的,来头大着呢!你小心祸从口出!”
以老道士的听力,自然是能听到远处几个小兵的窃窃私语,但他并没放心上。
老道士望着皇城上空,口中低声呢喃着:“乱了,乱了,全乱套了……”
小道士见师父如此神情,小声询问道:“师父,怎么了……”
老道士瞥了一眼小道士,淡淡开口:
“气运乱了!”
小道士也装模作样的望向皇城上空点了点头。
“刚来京城时,为师看过,大周的国运应该越来越昌盛才对,当时看的,大周至少应该还有几百年的国运……但现在乱了,全乱套了!”
“那现在大周国运如何?”小道士好奇问道。
“看不出来,太乱了……”老道士表情愈加凝重。
……………
翌日上朝,一众官员有些惊奇的发现大殿某处还站着一老一小两个道士。
趁着皇上没来,官员们开始窃窃私语,有认识两个道士的,小声告诉其他官员老道士天师的身份。
闫松闫丞相始终静静的站着,没有管百官的窃窃私语,轻咳了几声,有人到其身旁放了一把凳子。
其实百官上朝时都应站立,以表对圣上的尊重,但闫丞相年纪大,有些时候站不了太久,靖元帝江泽渊就特批他能坐着上朝。
差不多半炷香时间,江泽渊拧着眉,走到龙椅前坐下,心中不知在思量着什么事。
景元帝刚刚坐下,便有一个官员从人群中站了出来,手持朝笏,大声奏道:
“圣上,臣觉的众位大人上朝,是来商议国家大事的,某位龙虎山的天师作为方外之人,不应该插手这朝堂之事。”
江泽渊眉头舒展,低头瞥了一眼奏报的大臣,有些不悦的道:“是朕让天师来的……”
“可……可是圣上,这毕竟是朝堂,诸位大人也都是儒圣弟子,心中只求利国利民之大道,您让一个道门弟子站在与我们同样的位置,这……臣觉得不妥。”
这官员不敢直言顶撞江泽渊,只能拿一旁站着的张天师开刀。
“这位大人,难道贫道就不能有利国利民之心吗?莫非贫道就不能为大周百姓着想吗?实在狭隘呀!”老道士回怼道。
精彩还没结束,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