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皇子看似是个武将粗人,但却在照顾萧潇的事上,一丝不苟,几乎可以称得上十全十美,萧潇反而觉得有些不真实。
她‘悄悄’找到府里的下人,打听起了李承儒的情史,却惊讶的发现,他没有这玩意儿。
难道世上真有一见钟情之下,能做到这份上,甚至不惜公然触碰律法。
她就算被藏在大皇子府,也知道这些时日朝堂上弹劾大皇子的奏折是何等激烈,更清楚,李承儒抗了不少压力。
偏偏李承儒出现在她面前时,总是一副云淡风轻的样子,让萧潇不好张口。
范闲想要保住自己的弟弟,势必要从萧潇口中找到她杀人的原因,否则就很容易变成范家杀人灭口。
所以他在背后煽风点火,想要逼着李承儒交出萧潇。
李承儒分毫不让,甚至倒打一耙,将责任都推给了抱月楼和范思辙。
这下事情闹得太大了,牵扯了一众重臣皇子,庆帝也无法息事宁人,于是范思辙刚走出京都不远,就被庆帝派人截了回来。
此案如果彻查,二皇子和太子的小辫子就要露出来了,可庆帝只想这两人下场斗,自己稳坐钓鱼台,一个抱月楼将两人名声毁了,对皇家而言难道光彩吗?
至于三皇子更不必提,合开青楼,与民争利不说,还害了百姓,说出去更丢人;
庆帝本来选择了萧潇做替罪羊,人是不是她杀的不要紧,反正她会武功就证明她并不无辜,可李承儒拿出了自己多年的战功,保萧潇做大皇子妃。
鉴于李承儒这些年在军中的威望,以及朝中奏立他封王的百官,庆帝想了想,还是应了。
为了以防万一,庆帝留了一手,将萧潇封为侧妃,告诉李承儒,等他什么时候能再积累这么多军功,就把萧潇提为正妃。
李承儒看透了庆帝的本质,掩下眸中的冷光,叩谢君恩。
于是抱月楼这件事里的替罪羊,最后就成了范思辙,因为袁梦这个证人死了,没人能证明范思辙是被蒙骗的,他的惩罚也很重。
痛打三十板子,罚没一百金,禁足一年,且不得入仕途!
就这,都是庆帝看在范建的面子上,轻罚了,不然范思辙死路一条。
经此一遭,范思辙在京都新一辈的官二代中,就算是废了。
……
精彩还没结束,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