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第一百四十七章 重文轻武的歪风(2/2)

作者/玉龙2009

    你文武全才,要谋朝夺位叛逆吗?

    秦桧都不惜背负千古骂命把皇帝最忌的大将岳飞杀了,高宗还是对秦桧不放心,据史书记载,高宗天天在靴筒里藏了一把匕首,预备随时与秦桧来一个鱼死网破!

    总有人想害朕。

    这是宰相有问题还是皇帝有问题?

    答案显而易见。

    结果大宋沦落至变成了南宋,从秦桧至史迩远至贾似道,便没有一个宰相不贪污好财货美色的了。

    刚开始可能他们心里想:“咱这是叫自污,免得皇上以为咱要挟万民拥戴之势,逼无能犯错的皇帝退位。”

    后来发现皇帝不怪罪反而放心了。于是愈贪愈多变惯例了。

    读书人还鄙视武人。

    这股重文轻武的歪风由北宋朝第二个皇帝宋太宗鼓吹至极点。

    这位后世网上外号“高梁河战神”的大宋第二任皇帝,上位时已有“烛影斧声”污名,被人怀疑他弑兄夺位。他可能深恐文人后世对他口诛笔伐,又在北伐辽国时大败于高梁河,毫无武功之下,竟然转向搞文治,极力拉拢巴结文人。

    宋太宗更强调东华门外唱名的才是真男儿。

    由皇帝亲自“临轩唱名”的方式公布考试结果。

    根据《宋会要辑稿》的记载,“临轩唱名”始于宋太宗。

当年共得进士二十五名,宋太宗按名次逐一呼出每位登第者的姓名,这一举措突显了皇帝对科举选才的重视。自此以后,皇帝临轩唱名赐第之制一直延续下来,其仪式也逐渐制度化。

    随着后来录取进士人数的增加,再由皇帝一一唱名不太现实,就改成了皇帝象征性地呼出前三名的进士,即状元、榜眼和探花,其余的由官员代为传唤,称为“传胪”或“胪传”。

    考上了,基本上便当官员了。

    当官了,美女有了,财富来了,权力也来了。

    有了权力,更多的财富和美女……

如果离开,不知道看到那个章节?《请点我收藏章节》

  • 背景:                 
  • 字号:   默认